从“挖煤卖炭”到“存数运算”——传统农业地区“无中生有”弯道超车的宿州实践

发布日期:2024-03-14 08:51 来源: 拂晓新闻网 编辑:高新区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开百度地图,在距离宿州市中心大约8公里的汴河北岸,矗立着一座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高新区。

宿州本地人都知道,早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曾经远近闻名的邵杨大葱是许多人味蕾上难忘的记忆。

十年磨一剑,无中生有、抢占风口,云端发力、算力布局,宿州市高位承接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立足宿州、辐射华东、服务全国的智算产业枢纽,与合肥、芜湖并列为安徽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一跃成为“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资料图片:俯瞰云都算力中心。

无中生有 云端发力积蓄新动能

宿州市物产丰富,地上是“果海粮仓”,拥有耕地900万亩,是粮食大市、连片水果产区;地下是“乌金煤海”,煤炭探明储量42亿吨。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速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宿州市一直在不停探索中。

从挖煤卖炭、用煤发电,到数据存数、算力运用,积蓄新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宿州探索云端发力、算力布局的底层逻辑。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云计算产业作为加快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在皖北传统的农业地区无中生有,决心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拼抢出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2013年2月,市高新区经省政府批复筹建,2016年9月获批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8年7月去筹成立。

作为全市体制改革示范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市高新区自建立以来,立足云计算、智能制造“双首位”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生态,致力打造“中国云都”名片,不断优化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深化与杭州市余杭区对接合作,承接上海、杭州等地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吸引近千家云计算及其相关企业在园区扎根发展,形成完善的“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云计算全产业链,成功获批安徽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信息消费示范县(市、区)等,位居2018中国园区成长力100强第14位,跻身改革开放40年中国开发区竞争力“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榜单。

聚焦算力 抢占风口逐浪新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算力、算法、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腹地和淮海经济协作区核心城市,宿州市全力打造全国先进的算力节点,逐步成为“东数西算”芜湖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安徽省重要的智能算力中心。

在市高新区,5栋共计10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楼引人注目。浪潮淮海智算中心、中软国际(宿州)智算中心、安徽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云脑算力中心、蔻享超算中心……宿州市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算力产业集中,按照“引龙头、搭平台、建生态”的总体思路,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算力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30亿亿次每秒,相当于15万台家用电脑同时运算,这个天文数字代表着宿州市淮海智算中心的“算力”。淮海智算中心在整个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虽然占地面积只有500平方米,然而通过运营AI算力,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亩均效益百倍于普通工厂,且确保绿色低碳。这类“掘金”算力的企业和平台在市高新区不断成长。

“我们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的算力可以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一种新的公共资源。”中软国际(宿州)智算中心负责人说。该中心一期投资8000万元,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国内首个全场景自主可控的集训练资源和推理资源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于2022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安徽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是由锋至科技、蔻享学术和市高新区联合共建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超级计算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计算产业化基地,主要面向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城市计算、工业仿真、气象海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打造算力互联与算力智能的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科学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撑,赋能区域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多维度融合发展。

协同创新 集聚资源打造新业态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整合现有算力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云都算力中心”,力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现有算力资源释放更高的产值。“算力上下游产业链条长,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带动至少4元的经济产出。”市高新区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云都算力中心”充分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根据智慧医疗、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第三方数据服务等不同场景的不同算力需求,提供与之适配的方案或产品。强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形成一批算法解决方案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政府相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所等提供算力服务,推动构建“云、数、智、用”一体的智能创新生态,形成以数据存储、算力支撑、算法加持、数字应用为主体的数字产业体系。(记者 陈成光)